红日情怀

分类导航

红日机械厂的那些日子

来源: 本站 时间:2020年04月29日

红日机械厂的那些日子

陈刚


新邵县寸石镇的地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,很符合“靠山、分散、隐蔽”的三线建设原则。工厂坐落在寸石镇山坳里的狭长地带,进出山坳的两头口子小,里面却肚子大。从梅市坳到靶场约3.5公里,零零星星散布着车间厂房,全厂占地一千多亩。工厂鼎盛时期,有五千多名干部职工。

工厂的几个主要生产车间建在一个天然的巨型岩洞里,山洞口上方的岩石上赫然镶嵌着凝重的巨型大字:备战、备荒、为人民。

山洞分前厅和后洞,洞室自西南向东北延伸,呈长方形,长约162米,宽40至45米,高20至26米,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。建设者将这个天然的岩洞隔成了三层半,每层安装了大型机械加工制造设备。一层是工具、机修、冲压和计量车间;一层半是电镀车间;二层是机加车间;三层是装配车间。在一号洞下修了一个涵洞,直通工厂自己修建的工农水库,工厂的废水通过涵洞排放到水库。修建后,洞穴三层的全部面积约19820平方米,是兵器工业系统最大的生产用岩洞。汽车可以在各楼层间运送产品及材料。进入洞中的人流由上层进出,物流由下层吞吐,两种通道严格分开,布局极为科学。洞里有较好的通风照明设备,而凹陷的洞口隐蔽在大山之下,山体给洞口装上了天然帽沿,从天空上是绝对看不到岩洞的,防空袭的效果自然不在话下。岩洞的保密和保卫的要求很高,洞外有三层岗哨。小时侯,我拽着父亲的衣角,躲在父亲高大身影的后面,混进去过两三次。

从厂区公路到洞口是一条很陡很长的下坡。1972年3月初,母亲参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欢送大会时,将自行车停在会场边,被顽童卸掉了刹车皮,散会后,母亲骑车下坡时失去控制,车速越来越快,眼看要上小天桥了,桥面上人很多,母亲当时唯一想到的就是不要撞上人。可如果冲进三楼石头门洞,又不敢,结果撞上山墙。母亲进门就对我说:“车子被我搞坏了。平时还说要你爱惜车子---”她的同事连忙插话,说幸亏没有摔到桥下,不然就得开追悼会了。好心的同事把报废的自行车拿走了,他们担心母亲看了后怕。母亲在家休假养伤期间,邻居、同事来看望,送来红糖、水果、罐头、鸡蛋等物品慰问。

现在,只要一想起母亲当时的情形和说的话,心里就一阵阵地疼。

在工厂寸石宿舍区,有个巨大的溶洞。洞口有几个足球场那样大,里面则深不见底,我们都称它为“漏斗”。“漏斗”外沿长满了杂乱的蓬草和荆棘。厂里曾请“水鬼”(潜水员)下去探查,人探到了极限,却仍然到不了底,只听见哗哗的水流声,到底有多深、水流有多长却没有结果。平时朝下看去感觉阴森森的,即使是夏天,从那儿走过,也能感觉到从地下涌上来的一股袭人的阴冷的寒气。那时,大人遇到不听话的孩子吵闹,往往会吓唬道:再闹,就把你丢到“漏斗”里去。

“漏斗”下的地下阴河是全厂生产、生活用水的水源,石灰岩地貌的地下水中含矿物质成分高,职工、家属患尿道、胆、肾结石类疾病的较多。职工、家属为此曾多次反映和申诉,但是谁也没有办法解决,因为在这里,没有别的水源可以选择。

来到新邵山区,最不习惯的是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大山,两眼根本看不远。而在春天,淅淅沥沥的小雨一下就是几十天,灰蒙蒙的天空低沉得使人睁不开眼睛。工厂搞基建时,没有一条好路,一下雨,地上全是烂泥浆,经常是穿着套鞋走在泥泞的路上。于是,每人都少不了有一双套鞋和一把伞,我家狭小的屋里,就放着四双套鞋和四把伞。我用的雨伞是厚厚的黄色油布伞,伞骨由竹篾做成。上学路上,瘦弱的我夹着油布伞,模仿着油画上毛泽东去安源的高大形象。

冬天,室内室外都是一样的冷,冻得手都伸不出来,我们的小脸上都长了冻疮,暗红色的,一块块的。大家都笑道湖南有三宝:“雨伞、套鞋、烂棉袄。”这三宝一年四季用得着,即使是在夏天,天一下雨,气温就会降下来,穿上小棉袄也不嫌热。

这让我们全家时常怀念起西安。西安,地势平坦开阔,我们在东郊的家的屋后就是展平的、望不到边的麦地。天很少下雨,空气总是好干爽的。西安的冬天,室内有暖气供应,回到家,只要穿上薄薄的衣服就可以了。晚上洗的衣服,放在暖气片上烘烤,早上就干爽蓬松了。买回的馒头等食物,在暖气片上烤着,屋里会弥漫起香香的气味,好温馨的。

父母总是对我和姐姐念叨,过去在西安,不管工作有多忙,星期六晚上忙得再晚、再辛苦都要把洗衣等平时堆积的家务事做完,星期天一定会带我们去市区的兴庆公园游玩。两部自行车,一人带一个。中午吃带去的面包、水果或在外面饭馆吃饭,调整平日的紧张生活。可到了这山区,就哪都不能去了。

在厂子弟学校就读小学一年级时,不知是水土不服,还是精神紧张,上了一阵学后,发现头发脱得厉害,每天早上起床,枕头上就留下一层黄毛。老师和父母劝我休学一年。不知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落下的毛病还是什么其他原因,我至今都还有遇事紧张便长风坨、晚上睡觉磨牙的怪习惯。中医的诊断都说我是风重。我想,这也是时代给我身体的烙印吧。



作者简介:陈刚,男,1964年出生,江苏人,现任湖南省审计厅正处级干部。爱好摄影、写作,著有《在三线那些日子》等书,本文为书中节选。

首页
地图
电话
咨询

详细地址: 岳阳市岳阳楼区冷水铺路1269号